外国语学院举办第四次博士沙龙学术会议

2020-04-11

为“依托网络平台,打造外语金课”,促进学院的学科与科研建设,推动外语教学高质量发展,外国语学院将定期举办博士学术沙龙系列讲座。2020年48日下午,外国语学院通过腾讯课堂教育平台举行了第四次博士沙龙学术会议,共计24位教师参加。本次沙龙由彭鞑茹罕博士做了题为《谈谈语言文字研究》的报告,为本院教师提供了一次学术交流的平台。

博士首先阐述了契丹族的历史以及契丹族与通辽的关系,进而引出了契丹文和契丹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,即契丹文字的研究有助于弥补蒙古族语言在十三世纪前资料的匮乏,可使蒙古族文献研究提前三百年,对于匡补和修正辽金史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。此外,博士建议外语教师从契丹语与外语的比较研究、古籍翻译方面为切入口进行跨学科研究,开展适合自身的学术研究领域。

最后,博士就教师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提问进行了讨论和解答。此次博士学术沙龙为提升本院学术氛围,激发教师们的学术热情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。

 

  【主讲人介绍】彭鞑茹罕,女,蒙古族,讲师。2019年6月毕业于内蒙古大学,获文学博士学位,研究方向为北方民族古文字,契丹小字。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“传承与创新:新近发现契丹小字文献解读与原字拼写规律探索”、自治区民委项目“契丹小字拼写规律研究”,并参与多项国家级、省部级研究项目。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,其中论文Interpretation of the Epitaph of Changgun Yelü Zhun of Great Liao in Khitan Large Script(契丹大字《大辽国常袞耶律凖墓志铭》考释)获“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”二等奖。

20200411213637099616.jpg

20200411213658765762.jpg

20200411213718564806.jpg

20200411213739766951.jpg

20200411213803781045.jpg